李時珍
李時珍是明代著名醫學家、藥學家。父親和祖父都是當地名醫,但由於當時醫生的地位低下,不受尊重,所以李時珍父親希望兒子能考取功名,光耀門楣。
李時珍少時多病,好動同時好讀書,尤其對珍奇事物以及父親的醫藥書興趣甚濃,寧願在田野間感受大自然的奇妙,追隨父親所學,都遠勝考試當官。他在十四歲時考獲秀才,但之後三次考舉人均名落孫山,最終下定决心向父親表明心志,正式學醫。在父親首肯及親自指導下,大量翻閱古代醫書,漸漸發現眾多本草書籍都存在著錯誤與缺失,因而産生修訂的念頭。
《本草綱目》
李時珍行醫名聲遠揚,先被聘為王府的「奉祠正」(掌管祭祀禮節),再被推薦上京當「太醫院判」(協助院使掌管醫療事務)。多年間,李時珍得以飽覽皇室珍藏典籍和醫學資料,眼界大開,進一步注意到很多關於本草的介紹,都只註明藥草的名字,卻沒有記載外觀和性能;加上藥材混亂,書籍記述不清,時會發生抓錯藥和醫死人事故。眼見及此,他毅然辭官歸里,專心著述。
為了編寫《本草綱目》,李時珍背竹簍、穿草鞋、拿紙筆,帶著學生與兒子,翻山越嶺,訪醫師、採草藥,實地考察,行萬里路,汲取地方鄉里意見,加上潛心參閱書籍不勝其數,歷時二十七年。
這本於李時珍死後三年才正式刊行的藥物學總結性巨著,全五十二卷,分十六部、六十類,記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(植物藥一千零九十四種、礦物及動物藥七百九十八種),不僅修正前人的錯誤,還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,載方一萬多個,附圖一千多幅,不但在動植物分類學等方面成就突出,對生物學、化學、礦物學、地質學、天文學等同時作出可觀貢獻。
死人斷其活
李時珍在路上遇見一隊抬棺送葬的行列,發現棺材裡有鮮血滴流,趕忙攔著,表示棺材裡的人還有救。眾人半信半疑,最終開棺一試。李時珍認為棺内婦人因難產而産生假死狀態,於是先替婦人進行一輪按壓,再在心窩扎上一針,不一會兒,婦人竟然悠悠醒了過來。人群驚呼聲還未止,再傳來嬰兒啼聲,原來婦人腹中小孩亦順利產了下來。人們自此把李時珍一根銀針救活兩條人命的故事傳揚開來,成為一時佳話。
*「一針救兩命」只是一個民間傳説,也有説是孫思邈的故事,至於具體是誰現在已經無法考証了。
活人斷其死
李時珍醫名大作,不少人都想一睹真貌。有一藥店少東正暢快吃喝時,聽説李時珍路過,也想趁熱鬧見上一面,於是費力從人群中擠到最前,問李時珍可看出他有甚麼病。李時珍察覺他氣色欠佳,經診脈後,黯然表示他年紀輕輕卻活不了三個時辰,實在可惜。那藥店少東當然難以接受,於是氣冲冲地走了。
李時珍之所以如此説,是因為少東吃得過飽,加上猛力擠跳,令腸子斷了,內部受損,藥石無靈。果然,不到三個時辰,便傳來少東死訊,人們自然驚歎佩服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