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自古以來,華佗在中國醫學界可謂無人不曉,被稱為「外科聖手」,每當讚譽醫師醫術高明時,都會説是「華佗再世」。

華佗是東漢末年的人,與董奉、張仲景並稱「建安三神醫」。他年幼時家境貧困,愛讀書,尤其對醫學有興趣。及至學有所成,仍本著不求功名的初心,四處遊學行醫,由於精通内、外、婦、兒、針灸各科,所以聲譽日隆。

 

斷症精準

華佗憑精湛醫術和實踐經驗,往往通過病人面色和外在表現,便能看出問題所在,給予正確治療。

曾經有病人腹部痛得厲害,面色乾黄,兩腿微曲,他用手按了按病人肚子,病人叫痛,由此馬上斷出是「闌尾炎」,並及時進行手術。

亦曾經有婦人以為患有重病,吃喝困難。華佗把脈後認為是懷孕期間受傷,胎死腹中,不過她的丈夫卻表示受傷是有的,但胎兒已生,如何都不能接受華佗的判斷;及至後來病情越趨嚴重,華佗再次前來把脈,推斷婦人當日是懷有雙胞胎,因受傷而失血過多,第二胎未能生下來,一直留在腹中,影響血脈,只有待扎針吃藥後,取出死嬰,才能恢復。結果,事情一如華佗所説,婦人得以保命。

 

華佗之死

曹操與華佗同鄉,因為長期被頭痛折磨,所以請他來治病。經華佗扎針後,痛楚就消失了,此後華佗成為曹操不能失去的救命草。華佗本性清高,不想被名利束縛,所以借妻子有病為由多番回絶他的邀請,惹得曹操生氣非常。

當曹操再次病發,脅持華佗回來診治。這一次診斷,華佗提出根治方法,就是進行開腦手術,切除腦內壞死部分。這建議馬上惹來曹操的震怒,認為華佗想蓄意謀害,於是把他關押牢獄,拷問致死。華佗臨死前還流傳了一段插曲,他把在獄中編寫完成的醫書(《青囊書》)交給監獄長,希望可以讓一生所學,遺留後世,可惜監獄長不想惹禍上身,不敢接受,最終華佗只得忍痛燒掉了。

 

 

麻沸散與外科手術

華佗被尊為「外科鼻祖」,除了方藥、針刺和灸法造詣外,成功研製麻醉藥是很重要的成就。他收集有麻醉作用的藥物混和熱酒讓病患者服下,待病患者失去知覺後方才進行手術。華佗給這藥物起了個名字,叫作「麻沸散」。

經近代科學家考證,相信「麻沸散」是由曼陀羅花、生草烏、全當歸、香白芷、川芎、天南星等混合組成。若此記載屬實,華佗使用的「麻沸散」就是史上最早的麻醉劑了。

依書記載,華佗同時是中醫藥史上首位外科手術專家,他能以麻醉藥配合手術,剖腹割除潰瘍,洗滌腐壞,用「桑皮線」縫合,這絶對是一個空前創舉。

 

養生五禽戲

華佗不僅醫術了得,還十分重視運動養生。他本著「治未病」的預防理念,確認人體必須有所活動,才能令血脈流通,保持健康。他參考前人所得,編創出一套摹仿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鳥運動姿態的體操,叫做「五禽戲」。

從摹仿虎的前肢撲捉、鹿的頭頸伸揚、熊的伏站側卧、猿的腳尖縱跳、鳥的雙翅飛翔,可以讓關節、腰背、四肢得到舒展,體弱的强健體魄,病患的加速康復,年邁的精神煥發,是防治疾病的有效健身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