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中的中醫智慧

中國的象形文化內容十分豐富,深刻影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。從認識事物的角度而言,人們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身體,依其形象描繪出來的「象形字」當然不少,例如「心」、「胃」。

「心」,外在是繪畫心臟外形輪廓,內裡是血管和瓣膜。古人以為「心」是人的感情與思維器官,跟「腦」不同;「腦」是邏輯思維與計算,但「心」是思想和意念的統領,所以我們常會「問心」,也常會聽到「用心良苦」、「工於心計」,又或「心地善良」、「此心不變」。由此可以理解為何「心」在五臟中有别於「肝、脾、肺、腎」,自成一個統領,不歸入肉月旁(⺼)的身體系列之內。
「胃」,是「象形字」加「會意字」,下面的「⺼」代表身體部位,上面外框畫成一個袋子就是胃的形狀,內裡好像「米」字的就表示在囊袋中容納著的食物。

至於「指事字」,是「象形字」進一步的發展,在「象形」上突出符號性特質,例如「寸」。

「寸」是在手下左側加上一橫,代表離手掌心一寸的位置,就是診脈時所稱的「寸口」。人手腕下至動脈正好是一寸的距離,可見這個定義為長度單位的「寸」字,其實亦是源於身體與中醫學理念的。

 

「象形字」源於圖畫,每個字都各自成獨立畫面,而「會意字」卻是由若干個獨立畫面組合,從而形成一個更為豐富的意象。試看「醫」字,左上的「医」,本意是盛載矢(箭)的籮筐,「矢」放在筐中當然不算得是「醫」。右上的「殳」是手持器具,合意是用手拿著工具把受傷的人所中的箭拔出來,然後放進筐內;這有點接近「醫」了,但亦可能只是一個粗暴的拔箭行爲。直至在下面加上「酉」,意思便變得完整了。「酉」是酒壺的形狀,內裡的一橫代表酒液,就是古文字的「酒」。當拔箭時以酒作麻醉和消毒,就進一步説明了「醫」的手術和用藥。這一連串「象形」與「指事」的相連組合,構成了一個醫治的流程,使「醫」成為了「會意字」的上佳例子,也同時叫人明白古人造字時對「醫」抱持的觀念。 

 

到了「形聲字」,思維方式突破了對繪圖象形的單一性,開始從「形象」和「聲音」兩個層面進行構結。「形聲字」造字需同時具備意符(意思)與聲符(聲音)。意符通常由「象形字」演化而成,例如涉及身體的,包括肉月旁(⺼)配上聲符的「肝、脾、肺、腎、膽、腸、胰、膀胱」,又或「膊、胸、肚、腹、腰、膝、腳、背」等,由內在臟腑到外在身體的不同部位;又如「頁」「骨」,表示的含意都與「頭」和「骨骼」相關的,由形象的意符加上聲音的聲符,創造出「頂、頭、額、頰、顎、頸」和「體、髀、髓」等字。

 

最後想一提「形聲字」加「會意字」的「藥」,是「樂」與「草」的結合。「樂」字的形象是帶有果籽的松樹柏樹枝葉,古時青年男女在營火晚會中,雙手拿著枝葉跳舞,伴著音樂,表現出歡快的樣子,所以「樂」同時有「快樂」與「音樂」的意思。在「樂」字上加「草」,意指一些可以醫治疾病,消除痛苦,從而使人舒適快樂的草本植物,及後引伸出藥物的意思,泛指為可以治病的東西。

 

 


 

更多相關文章:
家長篇
學童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