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的治療法寶,你認識多少?

中醫非常重視體質的改善,即使開立處方,也是副作用少,絶對是一種温和醫學。可能不少人説起中醫,馬上就聯想到「苦茶」,其實除了「苦茶」的湯液,針灸推拿刮痧藥膳氣功,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地位。

針灸,你懂嗎?

中醫認為人體的經絡系統負責輸送全身的氣、血、津液,在體內循環,保持全身的平衡與穩定。若果經絡系統受到阻塞,與外在失去平衡,就會出現中醫所説的「邪氣」入侵,身體產生病變。

針灸時,扎針會加强氣血循環,克服經絡阻塞,恢復暢通,治癒病痛。針,有不同長度,是由於配合穴位的位置,肌肉較厚如臀部會用長針,至於比較特殊的如美顏,更會用到如髮絲般幼的細針。

針灸次數越多、時間越長、效果越好?

没有必然關係。對於部分慢性疾病,針感的程度、持續時間的長短與療效是有密切關係的。不過還是由專業中醫師,對應疾病性質選擇最適合患者的療程才是最重要。

 

針灸後漏拔針會産生什麼問題?

短時間來說不會構成問題的。怕是怕在當身體移動時,因為不知道所以不為意,會把遺留的針弄斷,又或把針壓得深陷體內,引致組織受損。這個漏拔針情况當然要慎重留心,其實拔針後還有需要注意的,就是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受到感染。

拔針後有血,就是「扎針手勢有問題」?

拨針後見血,尤其是初次針灸的更加會感到害怕。事實上,人的微血管遍布全身,針刺穴位當然有機會刺破,所以若拔針後皮膚表層有小量出血,又或小範圍出現瘀青也是正常的。其實中醫還有一種對付熱病的療法,是需要放血的,因此「出血」不算是中醫治療的忌諱。

推拿等於按摩?

就醫學理論來說,完全不同。坊間為鬆弛局部肌肉緊繃而進行的,叫按摩;考慮經絡走向,整復病患而作的治療,才叫推拿。就以醫治經常搬重物的勞動人士為例,對腰痛患者在疼痛處施壓,放鬆緊繃部位,這是有一定幫助作用的;不過中醫師是會從病人整體來看,找出構成不舒服的原因,才進行推拿治療,當中會依經絡順逆循行方向考量,同時與穴位息息相關。

腰痛不一定是肌肉緊繃造成,病人經過長時間累積,幾乎全身都有毛病,腰椎不舒服,頸椎也好不到那裡去,所以中醫的推拿是採用解除破關法,針對腰痛,可能會從背後的膀胱經進行紓解,一重重地找到和按到有疼痛感,才能真正紓緩腰背不適。由此可知,不了解醫學原理而進行按摩施壓,有可能會適得其反,千萬小心。

刮痧,你又懂?

夏日炎炎,尤其容易中暑、休克,「刮痧」就是對付熱病的好方法。但大家可有想過,自己的手法、方向和力道都是對的?如果手法錯誤、方向偏差、力道不符呢?可能會引發皮膚炎,甚至損傷感染。

 

刮痧,就要刮到見痧?

刮痧,是為了改善氣血的平衡,尤其對感冒、中暑或肌肉痠痛非常有效,如果刮不出痧來,可能代表有其他病因,需要再深究。不過刮痧力道的輕重,要由感受者自己判斷,體虚的不宜重刮,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就可以了。

 

出痧,顔色越深越好?

「越黑越有效」絶對是一個毫無根據的觀念。刮痧時覺得痛,代表氣血運行不暢順,那部位越不健康,痛感就會越高,出痧的顔色也就越深。不過,刮痧只需要令引到部位出痧,得到宣洩紓緩,泛出微紅或淡紫就可以了。反而刮拭太過,會產生過度疲倦感,再嚴重的是刮破皮膚,造成細菌感染,實在得不償失。

其實會不會出痧,很大程度與個人體質有關。有人輕而易舉刮出痧來,有人卻怎樣也刮不到多大反應,如果硬要刮出瘀紅深紫,出來的紅腫,可能只是微血管破裂或皮下組織受損而已。假如你的體質就屬於不容易出痧,不妨多服用一些補氣血的藥膳,好讓身體慢慢改善過來。

刮痧能醫百病?

刮痧治療法對局部痠痛、中暑暈眩、身體乏力、呼吸不暢等「功能性症狀」特别見效,反而對心臟病、肝、胃、子宮等「器官性病症」作用有限。就以中暑為例,天氣變化,身體未能作出足夠調節,所以藉著刮拭來令毛孔張開,排出濕氣,讓體温下降,散熱後就可以恢復平衡。又例如受了風寒,刮痧就不是為了宣洩熱邪,反而是發揮温經功能,加上熱敷,可把體內寒氣逼出。

 


更多相關文章:
家長篇
學童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