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熱身,來個簡單中藥Q&A

1

中藥是什麼?

記載於中國典籍,根據中國的醫學理論,用以防治疾病和養生的天然藥物。自清末西方醫學輸入,傳統醫藥才以「中醫」和「中藥」稱呼作區分。

中藥由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365種開始,至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1892種,再至1978年的《中藥大辭典》,已共計收錄5767種。

 

2

中藥怎分類?

中藥材大體可分為植物、動物和礦物三類

植物藥所佔比例最高,一般是採用草、葉、枝、花朵、果實、種子、根莖、樹皮等部位。

動物藥比例其次,採用內臟、甲殼,甚至整隻昆蟲,一般藥性較為强烈。

礦物藥比例最小,一般取自天然礦石、動物化石等,亦有部分為後天加工,不過有些如水銀、輕粉,含劇烈毒性,只宜外用。

 

3

「煎劑」是什麼?

「煎劑」又稱「湯劑」,就是我們平時加水,放入煲内煎煮一段時間後,去渣飲用的湯藥。不過時代變遷,更突顯「煎劑」的缺點,就是抓藥煎煮費時,而且湯藥不易保存,需於當天服完。

 

4

中成藥好用嗎?

所說的「中成藥」包括粉、粒、丸劑,是改良自傳統煎煮法,以便於大量生產,降低成本。

這些中成藥的優點,就是品質穩定,安全衛生,服用簡便,適合病症單純或長期病患使用,也方便小孩服用。不過,最大缺點是藥物的組成不能隨意加減,因而不能像「煎劑」般靈活地視病情改變而增減組合成分,提高療效。

 

5

「煎劑」用沸水好嗎?

不好。別以為用沸開水煎藥會煎得快、煮得透,而且可以消毒。事實上,藥材的外層組織若驟然受高温衝擊,會立刻緊縮,阻礙水份滲入,大大影響藥物組織的溶解率,反而降低療效。

6

煎藥用哪種器皿較適宜?

砂鍋或瓦罐都是燒製而成,在中藥湯劑高温煎煮過程中,不會影響藥劑成分的合成與分解,確保煎出的質量穩定,藥效更易發揮。不過,砂鍋、瓦罐都不耐碰撞,易碎、易滲漏,缺點可真不少。為求方便,陶器以外,可選用搪瓷或不銹鋼器具,雖然傳熱太快、保温較差,但其金屬物質遇高温時尚算穩定,不會産生不良的化學反應。

 

7

爲什麼不能用鐵鍋、銅鍋煎藥?

鐵鍋和銅鍋較大機會在高温煎煮過程中,與中藥產生不良化學反應,輕則改變藥性、降低療效,重則甚至可能會使服用者出現反胃、噁心、嘔吐等副作用。

銀鍋的金屬性質穩定,但價錢昂貴,當然不屬首選。

8

用電能自動煎藥鍋好嗎?

一般自動煎藥鍋分搪瓷或不銹鋼兩類,安全而且保温,避免一時疏忽引發危險,但由於沒有「武火」功能,所以比較適合煎煮需時較久的補益類方劑。

在使用時要留意,必須遵循本來煎藥規則,不能不分下藥次序,以為把電源一接,按一下鈕,就可一次過把整帖藥往鍋裡放,然後高枕無憂。這麼一來,只怕最後煎出來的湯劑會療效大減,延誤病情。

 

9

什麼叫做煎藥火候?

「火候」是指火力的大小與急慢,簡單分為「文火」「武火」。一般煎藥都是「先武後文」,意思是水滾前先用「武火」,由於火力較猛,藥湯快速沸騰,然後改用「文火」,使鍋內外温度上升緩慢,防止藥氣快速蒸發。

不過,煎藥過程需要人力監控,甚至協助均匀攪拌,所以無可避免令經常置身繁忙工作的人們感到不便。

 

10

為什麼一帖中藥要煎煮兩次?

中藥材通常含有複雜的有效成分,有些在高温水溶液中容易釋出,有些則較難,所以為了提高藥效,每帖都會進行兩次煎煮,在二煎時得以溶解較難釋出的部分。

煎煮其實大致可分為濕潤、滲透、溶解、擴散等步驟,讓藥材組織內的有效成分逐漸向湯液裡釋放,因此藥液才會越來越濃,直至藥材本身與藥液中有效成分的濃度達到均衡,才會停止滲出。當重新加水再煎,就會構成新的不平衡狀態,令藥材中的有效成分繼續釋放。

事實上,一般方劑即使分兩次煎煮,被煎出的也不過是80%左右,還有20%仍是殘留在藥渣之中。所以如果遇上一些如鹿茸、當歸、龜板等貴重的滋補藥材,甚至可以進行三煎,以免浪費。

 


更多相關文章:
家長篇
學童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