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節氣 — 與你共同度過

「二十四節氣」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,準確反映了自然節律的變化,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。它不僅指導農耕生產,更包含豐富民間習俗系統,但由於形成時主要集中和使用於中北部黃河流域,所以與南方地域的氣候變化會有差異。

 

 
立春
二十四節氣之首。立,是開始,在此表示春季和新一年的來臨。乍暖還寒,日夜温差較大,晚上仍有刺骨寒風。  
 
雨水
第二個節氣。氣温稍升,雨水增多,在香港則以濕冷為主。  
 
驚蟄
「蟄」,是潛藏。此時雷鳴漸多,把泥土中避寒的蟲也驚醒過來,代表萬物更新,生氣蓬勃。這是全年氣溫回升最急的節氣,天氣不穩,春雷乍現。  
 
春分
分,是相分,日與夜時間相等各半。天氣慢慢變暖,雨水增多,空氣異常潮濕。  
 
清明
空氣清朗明淨,春暖花開,萬物競生;雨水較春分為多,氣候宜人,寒流不再。  
 
穀雨
春季最後一個節氣,天氣暖和,雨水頻密,濕度增加,「穀得雨而生」,是農作物生長的最佳時間。  

 

 
立夏
夏天正式到來,温度明顯上升,晝長夜短,萬物生長旺盛。  
 
小滿
踏入五月下旬,天氣越來越熱,雨水逐漸增加,農作物的種籽粒開始飽滿,因還未成熟,所以只是小滿。  
 
芒種
芒,是植物上的刺,引伸代表有刺的穀物,例如稻麥。進入梅雨季,天氣潮濕悶熱,叫人食慾不振,精神睏倦,但卻是有芒穀類農作物的上佳播種時間,所以是芒種。  
 
夏至
至,是到達了極點,所以我們會用「至善」、「至理名言」、「至情至性」、「至剛至柔」等説法。「夏至」就是傳統説的陽氣去到極點,在全年中白晝最長而黑夜最短的一日。盛夏到了,雨量較大,陣雨快來快去。  
 
小暑
天氣炎熱,卻又未到最熱的時候,所以稱為「小暑」。這時温度高,雨量足,間中有狂風驟雨,綠樹繁花生長正茂。  
 
大暑
在七月下旬,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,雷雨陣雨最多最密,也是耐熱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候。  

 

 
立秋
八月上旬,盛夏餘熱未消,炎熱依然,不過清晨和晚間會稍有涼意;由於降雨量減少,日間温度可能比大、小暑更高。  
 
處暑
處,在這裡帶有終止、離開的意思,代表暑氣將盡,秋意漸濃。氣温降了、雨水少了,中午温度仍高,是秋天和夏暑互相爭奪的日子。  
 
白露
踏入九月,夏季的熱空氣漸被秋季的冷空氣取代,日照時間較短,入夜氣溫下降較快,令水氣凝結成露水。露水晶瑩通透,在光中呈白色,所以稱作「白露」。  
 
秋分
是秋季的中間點,如「春分」一樣,再一次日與夜時間相等各半。 秋風清涼,氣温隨著疏落秋雨進一步下降。  
 
寒露
氣候持續下降,露水更冷,已不只是「白」,進而是「寒」。天氣乾爽,寒流與陰雨不時出現。  
 
霜降
秋天最後一個節氣,天氣冷,大地開始出現冷霜。 風高物燥,日夜温差大,保暖同時需要保濕。  

 

 
立冬
冬,在甲骨文中是在繩子的尾部打結,代表結束,與「終」同一。 「立冬」,是冬季的開始,少雨,氣温低。  
 
小雪
十一月下旬,隨著冬季的來臨,天漸冷,地面露珠成霜,天上雨水成雪,不過「地寒而雪未大」,所以稱「小雪」。  
 
大雪
從「小雪」進入「大雪」,降雪量增多,天氣進一步寒冷、乾燥。  
 
冬至
「夏至」的另一極端面,是全年中日照時間最短而黑夜最長的一日,開啟一年中最冷的時期。 傳統上是一家團聚,僅次於過新年的重要節日。  
 
小寒
冷空氣積久而成為「寒」,但又未至於極點,所以是「小寒」。  
 
大寒
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,表示天氣寒冷比前更上層樓,但「大寒」亦代表冬已盡,極寒而春漸至,新的循環又準備開始了。  

 

 


 

更多相關文章:
家長篇
學童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