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節氣與健康

每年太陽在軌道上轉15℃為一個節氣,共二十四段,每段相隔半個月,分列於十二個月中。

實際上,二十四節氣的形成,就是把每年太陽在黃道*位置上的變化,和引起的氣候演變聯繫起來。

 

人體生理活動會隨著節氣的轉變,保持著特定的變化規律。「節氣」的「節」,就如「竹節」的「節」,代表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段落,也就是「氣候」的每一個重要關口。

中醫向來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,而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人用最簡練和實用的方式,對自然界周期性變化作出的高度概括。這些變化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我們,成為病因。自己身體未能適應變化固然會容易招病,但若然是節氣異常,太過又或不及,如「立春」未當至而至,又或「雨水」當至而未至,同樣易引發身體不適。

至於「養生」,「治未病」的保健,也就是順應四時變化,藉由飲食、運動和生活作息來調養體內的平衡,因而有「春養肝」、「夏養心」、「長夏**養脾」、「秋養肺」、「冬養腎」的五季養生理念。

 

* 由於地球上的人通常感覺不到地球在公轉,就如人坐在行駛中的車輛,只覺周圍的事物向後退一樣,地球人看到的是太陽向後運轉,每年轉一圈。這條太陽運行的路線(即地球公轉軌道)稱為「黄道」。

** 「長夏」是中醫學中特有的一個劃分,定義不一,其中常見説法是指夏季最後的一個月份(陰曆六月),又或相當於「小暑」到「處暑」的一段時間。長,是生長的意思。長夏,表示是從夏天生長、衍生出來的。

 

 


 

更多相關文章:
家長篇
學童篇